新闻中心
 
行业动态/详细
外媒看中国房地产热的代价
发布时间:2011-1-19 0:00:00 浏览次数:752

  《华尔街日报》 中国经济的真正风险不是房价崩溃,而在于供给过剩如何阻碍着经济结构的调整。在国家需要改变增长模式之际,房地产的过度投资正在给金融改革设置障碍,并固化长期以来的低效率。

  当前12个月期存款利率只有2.3%,明显低于CPI(消费者价格指数)增幅。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对于中国非理性、非市场化的利率结构的理性应对,同时似乎也是无可抗拒的储蓄替代品。房地产同时也大大超越了中国除此之外的唯一一个储蓄替代品─股票,过去十年中,股市回报只有楼市的1/6,其波动性也吓退了许多储蓄者。

  中国民众从小就了解自己国家令人心酸的动荡历史,因此他们开始看重有形资产。房子本身是牢固可靠的,也有其固有的价值。因此,手头宽裕的中等收入家庭如果有储蓄可供支配,那他们可能会理性地选择将钱用来买房子,即便买了也只是空着。由于不用每年交物业税,空置房的维持成本几乎为零。如此一来人们也没有动力寻求租金收益以抵消维持成本,这也是空置房屋如此普遍的原因之一。

  真正的风险或许在于,中国决策者允许了潜在的房地产威胁存在,从而就让自己陷入了困境,令金融改革和财政调整等必要的改革显得过于冒险、难以实施。如果是这样,中国或许可以保持其稳固的房地产市场,但付出的代价或许就是要推迟废除银行-国企联合体的进程,银行与国企的密切关系造成资本的浪费,不利于中国经济的未来。


 
 
 

上一篇:统计局:7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10.3% 下一篇:玺建祥集团扶贫济困捐助活动